实盘股票配资
炒股加杠杆 放了两年的冷饭直接就端上来了
《疾速追杀4》这部搁置了两年的“冷饭”,竟然毫不犹豫地直接端上了大银幕。比起那些老片炒股加杠杆,至少人家都经过了翻修,做了4K修复啥的。更有趣的是,前面三部《疾速追杀》几乎没在国内大规模上映过,这一部却直接来了,好像是吃法餐时,先上了甜点,搞得没看过前作的人都迷糊了。
说不定选这部片子的人,是冲着甄子丹的戏份来的,毕竟他可是最后和主角决斗的人物。还有传闻说,片方正在考虑开发一部以甄子丹角色为主的外传电影,真要拍出来的话,估计国内也会上映吧。
既然聊到甄子丹,咱们先谈谈他在《疾速追杀4》里的角色。说实话,我觉得这个角色有点懒,基本上就是把他在《侠盗一号》里的角色搬了过来。听说《侠盗一号》的导演拍打戏时,甄子丹几乎全程主导。我不禁怀疑,《疾速追杀4》是不是也差不多?至少甄子丹的意见肯定很重要,甚至他的打戏设计,过于高端,导致和其他演员有些不合拍。说真的,想要教基努·李维斯打出甄子丹那种效果,实在不太现实,还是让他学点更简单的动作,比如“扑街冚家铲”之类的更有操作性。
展开剩余73%说到基努·李维斯,他的打戏简直是笨拙到极致,双方的肉搏戏也常常一阵一阵的。好在最后的决斗是枪战,不然如果换成冷兵器的打斗,恐怕真说服不了观众。早在90年代,《黑客帝国》时,基努就和袁和平合作过,当时动作还挺僵硬的,虽然那部片子的打戏剪得比较碎,招式和反应镜头分开拍,但这次的《疾速追杀》系列采用了一个远景镜头,把一整套动作呈现得更完整,增加了写实感。
每次看到基努那种笨拙的动作,我会不由得想起徐浩峰电影里的动作戏。虽然没有港式武打的流畅,但给人一种更接近现实的感觉。徐浩峰对武术的理解,不仅是技巧层面,更多的是背后的文化意蕴,他拍的电影仿佛在呈现一个想象中的旧中国。而《疾速追杀》的世界观倒是有些“中二”,甚至带点二次元的味道,光是美术风格就明显贵气不少。
影片的成本高达1亿美元,成了系列中最贵的一部,而第一部的成本仅为它的五分之一。因为演员们的武打水平参差不齐,影片的枪战反而显得更为突出,尤其有两场让我印象深刻。比如基努一边飙车一边开枪,四轮车开得像两轮摩托一样。而另一场俯视角的长镜头,布局清晰,枪声划出的火线几乎像是在画坐标,给人一种强烈的游戏感。结果我一查资料,发现这确实参考了《喋血香港》这款游戏,游戏的玩法正是俯视角射击。
导演查德·斯塔赫斯基显然是港片迷,可能也是个游戏迷,因为在他的未来项目中,有一部改编自游戏《对马岛之魂》的真人电影,想必也符合他对日本武士题材的兴趣。《疾速追杀4》充满了各种日本和中国的东方元素,片中那家电台的名字就是武侠拼音,几乎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部现代武侠片。武侠片中的江湖是一个独立于主流社会的世界,遵循着一套独特的规则,威克在片中几乎横扫一切,却很少看到警察出面干预。江湖一旦进入,就很难脱身,家有软肋的会被利用,孤身一人的则会被追杀。
这个系列从基努的狗狗死去开始,网友戏称它为《还我狗命》,到第四部,虽然仍有狗,但与主角关系不大。看完后,我意识到,这个系列最独特的地方,居然不是狗,而是基努的内八字步。也许这是故意设计的步伐,总之这个人物从头到尾都给人一种战损感,充满了美强惨的气质,同时还有一种破碎的感觉。
基于基努的存在,这个系列更像是时尚大片,主要拍他各种“凹造型”。你不能指望基努去大演技,能把“花瓶”演得好,已经是一种美德了。我有个非常主观的看法,年轻时的基努,最适合的形象,就是《我自己的爱达荷》里的他。相比之下,同年上映的《惊爆点》把他塑造成了个大直男,真是没什么意思。
当然,现在基努已经老了,他拍《疾速追杀》系列,根本不在乎演技,只是顺其自然地延续这一角色的故事。约翰·威克这个角色,某种程度上,跟这些动作片的创作者是同一种人。许多动作片里的主角都会厌倦暴力,渴望逃离,结果却始终无法避免再次卷入。大方向上看,这是反战反暴力,但实际上,主角们是在享受战斗、享受暴力。
威克从第一部开始,就一直在失去,失去了妻子、狗狗、一些老朋友,仿佛已经没有什么值得活下去的理由。他活下来的动力,恰恰是暴力的执行过程。最后,决斗结束后,他获得了自由,但自由真的是他最需要的吗?或许他需要的,是暴力的正当性,只有这样,才能在自己价值观的指引下自由地实施暴力。最终,他得到了退隐的自由,却也失去了暴力的自由,这才是彻底的“生无可恋”。
因此,若要让他死去,这才是真正的“HE”。尽管基努在接受采访时说过,这个角色已经死了,但按照商业片的惯例,即使拍了他下葬的画面,续集里照样能复活他炒股加杠杆,到时“速杀”就可能变成“速激”,那才是真正的BE。
发布于:山东省